這是王建智設於王朝高爾夫練習場二樓的南洋風味教室

歡迎您,來此參觀與詢問高爾夫科學知識的教學內容!

這是王建智所設計的動作攝影教學。

學員利用大螢幕來觀察自己的三項動作與揮桿平面的關係。

除了成人課程以外也有小朋友課程

王老師運用運動心理而使小朋友由好奇變成專心與耐力的過程是遊戲化的引導。

這是高爾夫運動科學融入實際教學的課程。

高爾夫運動力學、體能、運動傷害預防、運動心理的高爾夫科學知識被融入教學。

這是我的高爾夫商品購物平台

歡迎您進入此平台並"加入會員",會員的福利持續增加過程隨時公布,也歡迎優良廠商提供商品上架。

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本章文獻參考(第一章:擊球350碼的體能分析)

作者  王建智
Written by Tony,J.J.Wang.

本人閱讀過百篇以上的高球體能書籍與測試內容,而將其中的13個實驗報告彙整成此文。希望,能增益您的知識。

After he reviewed over 100 hundred of relative paper articles or lab reports and choose out the 13 typical paper reports, the content of chapter one being written. He hopes that readers can increase the good knowing about that.
*******************


REFERENCE
1.PGA Tour Statistics (2010). 2010 PGA TOUR Driving distance. http://www.pgatour.com/
2.Parkkari, J., Natri, A., Kannus, P., Manttari, A., Laukkanen, R., Haapasalo, H., Nenonen, A.,     Pasanen, M., Oja, P., & Vuori, I. (2000). A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health benefits of regular walking on a golf course. Am J Med, 109 (2),102-108.
3.Dobrosielski, D. A., Brubaker, P. H., Berry, M.
J., Ayabe, M., & Miller, H.S. (2002). The metabolic demand of golf in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 and in healthy adults. J Cardiopulm Rehabil, 22 (2), 96-104.
4. Stauch, M., Liu, Y., Giesler, M., & Lehmann, M. (1999).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during a round of golf on a hilly course. J Sports Med Phys Fitness, 39 (4), 321-327.
5. Wayne, L.W. (1996, Aug.). Golf and strength training are compatible activities.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54-6.
6.Jobe, F. W., Bechler, J. R., Pink, M., Perry, J., & Ruwe, P. A. (1995, Jul). Electromy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hip and knee during the golf swing. Clinics in Sport Medicine, 5(3), 162-166.
7.Jobe, F. W., Perry, J., & Pink, M. (1993). Electromy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trunk in golfer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1(3), 385-388.
8.王建智與相子元(2002)。爾夫夫下桿順序對桿頭速度的影響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quential movement and club head speed during golf down swing. 大專體育學刊,4卷1期,93-106。
9.Hosea, T. M., Charles, J., & Gatt, J. (1996). Back pain in golf. Clinics in Sports Medicine, 15 (1), 37-53.
10.Grimshaw, P. N., & Burden, A. M. (2000). Case report: reduction of low back pain in a professional golfer. Med Sci Sports Exerc.32 (10),1667-1673.
11.Lindsay, D., & Suter, E. (2001, Aug,15). Back muscle fatigability is associated with knee extensor inhibition in subjects with low back pain. Spine, 26 (16), E361-366.
12.Horton, J. F., Lindsay, D. M., & Macintosh, B. R. (2001). Abdominal muscle activation of elite male golfer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Med Sci Sports Exerc, 33 (10), 1647-1654.
13.Roger,Soames.(2003).Joint Motion Clinic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Churchill Livingstone, WWW.elsevierhealth.com

第四節、高爾夫的柔軟度分析。

作者   王建智
Written by Tony,J.J.Wang
~~~~~~~~~~~~~~
人體的柔軟度就是指關節轉動範圍的大小。柔軟度佳則可以增加揮桿動作範圍,增加了動作範圍則可以增加桿頭的連續累加速度。以下我先說明柔軟度的生理解剖內容,然後提出高爾夫讀者可以自行測量的方法。這些測量法雖非正式但有一定的指標作用。

一、關節的解剖結構。
關節是一骨頭末端與另一骨頭始端的銜接點,許多肌肉尾端結締組織即韌帶,它跨過或包裹關節而將兩骨頭端給接合。除韌帶本身的彈性好壞之外,關節腔裡的結構(如左圖)以及骨末端的軟骨組織,共同形成了有利於關節的轉動範圍。
(1)增加關節轉動範圍的要素。
關節轉動範圍增加的要素包括骨末軟骨的彈性、關節腔的墊襯以及肌肉韌帶的伸展。青少年的身高成長期,骨末軟骨持續增加直到變成人的骨頭長度即不再生長。軟骨富有彈性所以青少年的關節轉動範圍較成人大。關節腔裡面有滑液曩,它具有防止兩骨端相互摩擦過大與支持關節滾動或滑動的作用。成年人的骨末梢少有軟骨(不長高了),所以關節轉動範圍的增加端賴伸展肌肉韌帶所造成,這也是本書提供了有許多「靜態伸展的體操」的主因。
(2)簡單測試與專業參考。
請你維持胸線不動與大手臂水平的狀況下,做手拿棒球向肩後舉之後再向肩前方投出,乃包括了肩旋內與旋外的肩關節轉動範圍,肘關節與腕關節旋外與旋內的轉動範圍。一般說來,絕多數人的腕關節的轉動範圍大致上沒有差別,但肩關節的轉動範圍就有很大的差異。比較專業的人體各關節活動範圍的測試,是有一定的指定動作進行測量,本書暫略但有興趣者可參考節動作臨床測量與評估(Roger. S, 2003*13)


二、測量高爾夫所需的特殊柔軟度。
高爾夫屬於旋轉運動,所以由下而上的所有繞身體脊柱的肌群韌帶都需要伸展性以增加身體旋轉範圍。其次是肩與肘關節的轉動範能使手臂動作較易完善。嚴謹的測量方式請參考Roger S (2003)的講解。作者所提供的是簡易測量同時可以練習的方式。
(1)髖以下的旋轉範圍測試。
讓你的雙腳以中趾到腳跟的中央線垂直與地面上的橫線站好,然後在膝蓋打直的情形下轉動雙腳底朝體中央內旋,然後量取腳底往內轉的角度。接下來再讓腳朝體外旋之後再量取其角度。通常許多球友在下桿期之後,左腳底會向目標外轉開或是左髖的扭轉範圍不夠,那就是左腳的內旋範圍不夠。
(2)髖以上的肩轉範圍測試。
以坐姿打開您的雙腿約45度以使你的雙髖橫線能臂固定,然後轉動你的雙肩之後計算出雙肩橫線與雙髖橫線的夾角。


(3)前傾角度的測試。
●坐式。
以坐姿打開您的雙腿約45度,然後脊柱軸垂直地表圍零度,脊柱往前傾以量出角度。
●站式。
雙腿併攏之後向前傾以量取你的頭頂離地的高度。
(4)後仰角度的測試。
雙腿併攏之後向後仰以量取你的鼻尖或頭頂離地的高度。
(5)柔軟度不佳的學打失敗案例。
許多中年才開始學打高爾夫而且年輕時極少運動的人,請教練教打一年、兩年甚至於三年,始終會在擊球瞬間之前將頭部快速抬起,結果不是打剃頭球就是球兒左右亂飛。教練終於忍不住而氣急敗壞的說:「叫你不要抬頭….你老是記不了…不教了!」。作者認為,這是教練本身沒有增加柔軟度的教學知識)所造成。



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

第三節、高爾夫的特殊體能分析


作者 王建智Written by Tony,J.J.Wang.


先有全身最大肌力的發展之後,才能發展接近於某運動的特殊肌力。作者每談到此問題都會想到一種可愛的畫面,那就是某位體操選手沒有先發展全身肌力就先發展吊環動作所需的上肩臂特殊肌力,他在沒有下肢腿的應有肌力與骨骼成長之下將自己給弄成像一隻大猩猩。
如果我們要開球350碼,則必需將球桿頭速度增加到145公里/秒,而這樣的球桿頭速度必需發展一般體能之後再進入特殊體能的訓練才有可能。例如,前節所述賈美的球桿頭速度快於傑瑞密的原因,即在於高爾夫特殊體能的發展好或不好,那麼到底高爾夫的特殊體能包括那些細目呢!以下作者分為「特殊肌群的瞬發力」,以及「增加旋轉範圍的柔軟度」來說明。

一、高爾夫揮桿所需的特殊肌群瞬發力。
最大肌力是指最大力量而沒有最大速度,瞬發肌力則是指最佳力量(最大肌力的30-85%)與速度的結合。
    例如,你的最大伸直手臂的肌力剛好能推動一百公斤的槓鈴向上到定位,那麼肘膝關節的伸展角度是很慢的,所以在完成最大肌力訓練之後,要將之轉化成肌肉快速收縮的瞬發力量是以推動六十公斤的槓鈴來訓練出速度與力量。肌肉收縮速度快的時候,過大的動作角度與身體單側的肌肉用力,最易引起運動傷害,所以高爾夫揮桿的過多側彎必須需防範。
    揮桿時下身到上身的瞬發肌力分析。根據Jobe 等人1995(*6)1993(*7)曾對選手群所測試的肌電顯示:




















(1)外側廣肌的瞬發力量為85%。
下桿伸左膝的大腿股直肌(標示1)的外側廣肌(標示2)
它的瞬發力量是最大肌力的85%。
(2)內收大肌瞬發力量是83%。
外側廣肌牽引了膝蓋到股盆的內收大肌(標示3),它的瞬發力量是最大肌力的83% 而協同了左髖內部的小肌群一起扭髖。
(3)背闊肌先伸展(39%)後瞬發收縮(83%)。
下桿初期左右兩側的背闊肌(如標示4)先緊張性伸展(39%)然後瞬間收縮的肌力是83%。作者加入解釋:由於背闊肌的下端連接股盆、中間鑲入脊柱而上端連接大臂,所以因為先前上面(1)(2)的伸膝與扭腰動作而使背闊肌由下端往上轉動。亦即,在第一時間是因髖轉而使背闊肌先行伸展(39%),然後瞬間收縮(83%)的動作是背闊肌將上端的大臂往下拉。下桿期右肘貼身的動作就是背闊肌將右大臂往下拉。
(4)右胸大肌的瞬發力量為85-100%。
右肘貼身之後,連接胸脊柱與大臂肱骨的胸大肌(標示5)開始協同右肘至腕的肌群讓右手臂伸直與向體中內收。它的瞬發力量是最大肌力的87-100%。
(5)腕屈肌羣的瞬發力量為70%。
轉變成桿頭速度的最後一道肌肉力量,是連接肘關節內側到腕與指關節的屈肌群肌群的收縮力量。它們執行掌內收(屈腕)的動作。此肌群包括了撓側腕屈肌(Flexor carpi radialis)、尺側腕屈肌(Flexor carpi ulnaris)以及掌長肌(Palmaris longus)。作者曾經測試過LPGA頂尖選手的此屈肌的瞬發力為最大肌力的70%,不過在下桿撞擊前,此屈肌僅有8%。亦即,這是屈肌積極盡放鬆之後而自動產生瞬間收縮的情形。換句話說:它有如橡皮筋,它本在放鬆之下被下桿期的動作機巧給拉長,然後自動快速縮短。簡單的說,你僅用8%但因伸展收縮的動作技巧而產生70%

二、特殊瞬發肌力與桿頭速度的測試。
王建智、楊沛峰與相子元(2002*8),根據以上的全身特殊肌肉瞬發收縮的分析為背景,而鎖定了下桿初期下身扭轉導致背闊肌早於胸大肌收縮的順序,於是運用了肌電儀、測力板與桿頭計速器的結合性測試,結果發現較快的桿頭速度是來自於背闊肌早於胸大肌收縮的順序。
    報告的重點是背闊肌因髖扭轉而「先伸展」然後「瞬間收縮」。相反的,肩帶腰轉的下桿的情形是胸大肌早於背闊肌的收縮,而且此時的背闊肌是「沒有伸展」而僅是「緩慢收縮」,所以桿頭速度減慢。



三、下背痛為傷害之首。
久的上身前傾單側彎是下背痛的主因(Hosea、Gatt 1996*9)。高爾夫的動作有全揮桿、推桿、劈桿,皆要上身前傾的狀態下進行。
(1)防止下背痛的特殊肌力分析。
Hosea等人(1996)發現職業選手因為重複揮桿或動作不當所導致的下背痛情形佔各種傷害部位之首,此傷害乃涉及背部左右、前後、上下的相關伸與屈肌肉力量不平衡,例如:左右豎脊肌(Grimshaw等人,2000*10),膝伸肌股亦即股直肌(Lindsay等人,2001*11)以及腹肌(Horton等人,2001*12)的疲勞度,皆與背痛呈顯著相關。所以高爾夫動作所需的背、腰、臀、大腿等之特殊肌群應該平衡發展才可以防下背痛。
(2)球桿太短是歐美PGA選手下背痛主因。
作者認為以上運動醫學的高爾夫肌電報告尚未真正說明到過分前傾動作的實例。例如,歐美球員球桿太短導致於上身太前傾與側彎。普及於歐美的高爾夫教學內容中,大皆要求學打者必需在站姿之時,將持桿的雙臂鉛垂於地表。作者認為雙臂鉛垂於地表的站姿要求,其實就是過於前傾而導致了下背痛,太前頃連帶的就是太側彎(如上右圖所示)。
    就球桿產品的現實面來說,西方選手的身高180公分以上占多數,而東方選手大皆為180~160之間,但他們所使用來自於廠商的鐵桿長度卻是相同的。例如七號鐵桿36.5英吋。所以190~180身高的歐美選手必需比東方選手的上身更前傾,而產生了雙臂鉛垂於地表的站姿。這有如愛漂亮的小姐穿了高根鞋來打球而使得最下一節腰椎骨向前脫離薦椎骨。此導致於兩椎骨以不正常的角度來壓迫兩骨間的錐間盤(Disc) 而使神經受傷或骨間的韌帶拉裂。所以作者建議身高180~190公分球員,除了選擇高躺角球桿之外,使用七號鐵桿時必須以37英吋或37.25英吋來量身訂製。

































第二節、高爾夫的一般體能分析。

作者 王建智  Written by Tony,J.J. Wang

在我們尚未將一般體能練到一定的水平之前,是不能直接練習特殊體能的,否則很容易受傷以及肌肉外觀畸形。這好比卡通影片裡的大力水手普派,他的大手臂肌肉小而小手臂肌肉大。不過一般體能不是僅指肌肉力量而已,運動生理學者Parkkari等人(2000*2)發現高爾夫的球場徒步運動,能增加有氧能力、肌耐力、血乳漿蛋白密度,是非常好的運動。
高爾夫運動的體能系統有別於其它運動,作者就高爾夫運動所需消耗的熱量、消耗熱量的能量系統以及全身最大肌力系統做以下的報導,以下統稱為「高爾夫的一般體能」。



一、高爾夫運動的熱量消耗。

它是一小時8個基楚代謝率(METs)的運動。根據學者Dobrosielski等人(2002*3))的統計報告,高爾夫的競賽體能為8個基礎代謝率(METs)的能量消耗。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曾經指出,每小時所跑或走的公里數即為METs,亦即1 MET = 公里(km)/1小時(h),此外1 MET = 1 kcal/體重(kg) x時( hour),所以Tiger Woods打一場球所消耗的卡路里數是8METs×84公斤×3小時=20160 kcal。
    請問讀者,你的體重是多少? 打一場球要用多少時間? 你知道以上的兩個數字之後,就能算出所消耗的熱量了。



二、能量系統為有氧的心肺耐力活動

Stauch等人(1999*4)在山區球場對選手實際測試的結果如下:運動持續時間為2至3小時,賽前平均每分鐘心跳為86下,賽中最大心跳為每分鐘135下,賽後之初為每分鐘100下,運動負荷為最大心跳50- 80%的耐力訓練。
作者認為,通常在山區型球場的球道上下坡坡度明顯,所以主要的是腿力的好或不好,到了第九洞是腿力影響呼吸、心跳的過渡期,腿耐力夠的選手經過第九洞之後反而不會有疲累感,這是一種生理適應的情形。不過連續比賽三天的情形又不同了,通常同一球場打到第三天而成績掉落的選手,很可能是腿的肌耐力不足,導致下肢動作不正常。通常山區球場對於體重較重的球友才是最大的考驗,我建議你不要累了就坐球車,雖然腿累球打不好但減重了。



三、全身最大肌力訓練的效果分析(圖譜)。

所謂全身肌力是指全身各部位的肌力很平均的給與訓練,不偏廢於身體某部位的肌力訓練。經過全身肌力訓練之後發現,腿部肌肉的力量增加之後對桿頭速度最有影響。
根據Wayne Fred等人(1996*5)設計八週的全身肌力訓練後,發現初學者的體重不變,但體脂減少7﹪、肌肉靜體重增加3﹪、全身肌肉力量增加56﹪、肩部肌肉力量增加7﹪、大腿伸肌力量增加43﹪、大腿屈肌力量增加22﹪。將初學者進步的結果比較於全身肌力成熟的選手(控制組),發現初學者與選手的全身肌力的差別性不大,而選手在相同的訓練下僅有大腿伸肌的力量增加16﹪進步較明顯。驗證於初學組的球桿頭速度增加6﹪,而選手組維持不變。






第一節、一般高爾夫體能與特殊體能的差別。

作者 王建智  Written by Ton,J,J.Wang

本人閱讀過百篇以上的高球體能書籍與測試內容,而將其中的13個實驗報告彙整成此文。希望,能增益您的知識。
After he reviewed over 100 hundred of relative paper articles or lab reports and choose out the 13 typical paper reports, the content of chapter one being written. He hopes that readers can increase the good knowing about that.
~~~~~~~~~



以下先提出高爾夫開球擊遠的成績報導,然後再討論一般選手曾經是否先接受完整的「一般體能」之後才去進行「特殊體能」訓練,如果不是循序而完整的體能訓練,當然會導致球桿頭速度的增加有限。

一、開球擊遠的距離與桿頭速度的報導。

根據Sports Sensors 公司所運用swing speed radar的測試儀器所呈現的資料顯示,球桿頭撞擊的速度125英里/時(MPH)是擊出300碼的速度,其對照表所示。http://members.swingmangolf.com/wp-content/uploads/2014/04/golf-swing-speed-chart.gif
一號木桿桿頭速度與擊球距離對照表

英里(mile) =1.609公里(kilometer)。2009年瑞美世界開球擊遠賽(RE/MAX World Long Drive Championship ESPN),賈美(Jamie Sadloski)的平均開球距離是384碼,桿頭速度為145英里/時,球的發射速度是261英里/時,球的旋轉率是2369轉/每英里 (rpm),身高180公分、體重79公斤的賈美是美國聖保羅州的曲棍球選手。傑瑞密 (Jerime Montgomery) 的平均開球距離是351碼,桿頭速度為135英里/時,球的發射速度是201英里/時,球的旋轉率是1515轉/每英里 (rpm)、身高188公分。
2007年美國男子職業高爾夫巡迴賽是開球成績較遠的一年,在平均78.5場比賽的統計下,開球的平均距離是305.9碼,球桿頭速度是136-140英里/時,平均身高是182.5公分,體重是92.4公斤。選手的身高增加有限,而體重的下降則非常明顯。2010美國女子職業高爾夫巡迴賽,前半年的選手開球平均距離是267.7碼,球桿頭速度是115-120英里/時。(*1)



二、一般體能與特殊體能的差別分析。

賈美(Jamie Sadloski)的身高與體重是矮於傑瑞密 (Jerime Montgomery)的情形,但為何能開球比較遠。兩位都是從小即酷愛運動而一路成長為運動選手,所以在一般體能的基楚上兩人應無差別,差別的是特殊體能的發展。
賈美是曲棍球選手而傑瑞密是籃球選手。曲棍球的揮桿極類似高爾夫揮桿的身體旋轉動作,所以賈美早已奠定了高爾夫揮桿所需的特殊體能,而傑瑞密卻沒有此種長期身體旋轉的運動背景。高爾夫揮桿的特殊體是指身體旋轉時的相關肌肉的快速收縮力量以及PGA選手。讓我們趕快閱讀以下的各節內容,然後努力的練習吧!



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Duma Bear DBJ03 兒童/青少年高爾夫套桿(才藝/培訓) 5支+球袋

Duma Bear J03
DBJ03 兒童/青少年高爾夫套桿(才藝/培訓)
5支+球袋     王建智 有售
------------------
5支球桿
W1/Iron #7/Iron#9//#Sw/#PT
多功能清量腳架桿帶(綠/白、白/綠)。
適合130-137公分的選手。



●W1
鍛造鋁合金(Forged aluminum),長度34”,桿身: 100% 碳桿,握把:天然橡膠(Rubber Grip)。採用四片鍛造設計,使擊球聲清脆而實現了撞擊的愉悅聲音。桿面仰角18度,比一般小孩所使用的15度多了3度,此為最適於揮桿速度比成人慢的兒童來使用。
●Iron
#7/#9/#SW三支鐵桿。長度: #7:30”、#9:29”/#SW: 28”。桿身30%碳,天然橡膠(Rubber Grip)。加寬的底板使重心低而易於讓球飛起。打擊桿面以倒錐型且低躺角設計,完全符合東方小朋友身高,以及前趾重量分配多而容忍右偏球的非標準動作而讓小朋友打出直球。
●Putter
鋅合金桿頭,長度27”、鐵桿身、橡膠(TPR Grip)、桿身100%玻璃纖維。半月型之前趾與後踵分配重量而使方正的打擊面移動穩定,提供小朋友極佳的的手感與掌握度。握把部分部分則配合適當的尺碼,有助於穩定的推球而使球的滾動穩定。
●桿袋
多功能輕量桿袋DBJ03。輕量級耐磨材質、多口袋可供收納、重量1.37 公斤、高度26.5”、顏色: 綠/白、白/綠。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Duma Bear J02 青少年培訓級球桿量身訂製。

DBJ02兒童/青少年高爾夫球具組(培訓)
6支+球袋,95-141公分身高(幼稚班、國小、國中)量身訂做。
王建智老師有售
----------------------------



6支球桿:
W1、U5、Iron#7/#9、SW、PT。多功能輕量支架桿帶。適合130-140cm的選手。


●W1 Driver
鍛造鋁合金(Forged aluminum),長度34”,桿身: 100% 碳桿,握把:天然橡膠(Rubber Grip)。採用四片鍛造設計,使擊球聲清脆而實現了撞擊的愉悅聲音。桿面仰角1度,比一般小孩所使用的15度多了3度,此為最適於揮桿速度比成人慢的兒童來使用。



●U5 Hyper
不鏽鋼頭(Hyper Steel)。長度: 31”、100% 碳桿身、天然橡膠(Rubber Grip),以最佳入門的30度仰角打擊面設計,低且深的重心讓兒童們在揮桿操控方面更為容易。因其擁有更佳的穩定度和容錯度,能讓兒童們在任何球道上都易於擊出好球。



●鐵桿
#7/#9/#SW三支鐵桿。長度: #7:30”、#9/#SW: 28”。桿身30%碳,天然橡膠(Rubber Grip)。加寬的底板使重心低而易於讓球飛起。打擊桿面以倒錐型且低躺角設計,完全符合東方小朋友身高,以及前趾重量分配多而容忍右偏球的非標準動作而讓小朋友打出直球。
●推桿
不鏽鋼頭(Stainless Steel),長度27”、鐵桿身、天然橡膠(Rubber Grip)。半月型之前趾與後踵分配重量而使方正的打擊面移動穩定,提供小朋友極佳的的手感與掌握度。握把部分部分則配合適當的尺碼,有助於穩定的推球而使球的滾動穩定。
●桿袋
多功能輕量桿袋。上端口徑6.5 英吋、重量: 1.39 公斤。顏色: 白/黃白/白黃。


買Duma Bear 青少年選手級球桿的學打優惠專案。


即日起,凡買本品球桿的小朋友,向王建智老師學打者,可優待兩堂課,每堂一小時半。


Duma Bear Golf Junior Club
型號:DB-J01 青少年高爾夫球具組(選手) 10支+球袋,現品與量身訂製皆可。
■10支球桿
●W1/W4/U5/U6
●Iron #7#8#9#
●PW/SW
●PT
■多功能輕量架Stand Bag
■適合150-160CM的選手
■可依身高量身訂製
---------------------------





●W1
鈦合金(Titanium)桿頭、長度40”、100%碳桿身、輕量PU材質握把。
▲實現超強遠距離的配置:
輕型鈦質桿頭與碳纖桿身完美的結合,可確保選手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桿頭速度。
▲採用有爆發力的加速桿面設計(CUP FACE):
採用等離子焊接,同時增加SOLE寬度來達到提升MOI 的性能。鈦金屬與工藝  的完美融合,桿面不僅具有爆發力,而且容錯度高,同時充分體現鈦金屬的舒適手感。
▲流行的SHALLO FACE 設計,使得FACE 降低而能夠保持FACE的高打擊性能。
▲桿面設計。確保桿面CT值精確度和整個面的穩定性一致。
●W4 Fairwany Wood
鐵(Hyper Steel 17 Loft, #4),長度37”,100%碳桿身,輕量PU材質握把。
▲採用更小的垂直桿面弧度,讓擊中桿面上部時,產生穿透性的彈道而實現軟著陸的球質。
▲而且當擊中桿面較下位置時,較高角度傾角桿面會呈現,於是讓球飛出更高 的拋物線來增加距離。
●#U5/#U6 Hyper Steel 
鐵(Hyper Steel 17 Loft, #4),長度 #U5: 35” ,#U6: 34.5”, 100%碳桿身,輕量PU材質握把。
▲採用更小的垂直桿面弧度,讓擊中桿面上部時,產生穿透性的彈道而實現軟著陸的球質。
▲而且當擊中桿面較下位置時,較高角度傾角桿面會呈現,於是讓球飛出更高 的拋物線來增加距離。

●鐵桿 #7 /#8/#9/#PW/#SW 
軟鐵(Forged 8620#-soft)鍛造桿頭。球具長度#7:34” /#8:335”/#9:33”/#PW:32.5”/#SW:32”。桿身30% 碳桿身或不銹鋼桿身,輕量PU材質握把。

●推桿PUTTER
軟鐵(Stainless 304 #-soft)。長度31”,鐵桿身,輕量PU材質。小垂頭型的推桿設計,擁有超高的MOI,讓推桿偏移桿面中心時,也有極高的穩定性和距離控制性。桿面槽狀的CNC精密數據設計,實驗愉悅的打球音。中穴部的CNC薄化設計,使球桿同時具有彈性與堅實感。

DBJ-01 青少年高爾夫球具(選手)-身高對照表
可量身訂製
137cm
141cm
145cm
149cm
156cm
152cm
160cm
非量身訂製
(固定身高範圍)








Length

Length


Length
Length
Driver
36.00

38.00


40.00
42.00
4# Fairway
35.00

37.00


39.00
40.75








5#Hybird
34.00

35.50


37.00
38.50
6#Hybird
33.50

35.00


36.50
38.00








7#iron
33.50

33.50


35.00
36.50
8#iron
32.00

33.00


34.50
36.00
9#iron
31.50

32.50


34.00
35.50
Pitching Wedge
31.00

32.00


33.50
35.00
Sand Wedge
30.50

31.50


33.00
34.50








Putter
28.50

30.00


31.00
33.00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王建智高爾夫運動科學教學系統總目錄頁


大家好 ! 非常感謝您瀏覽本網頁文章內容,以及下單選購本網頁商品。本網頁的文章內容乃是領先全球的專業內容,非常值得您吸收與學習。文章的目錄分類如下:

一、高爾夫課程招生。
高爾夫全揮桿班高爾夫短球道班小朋友高爾夫班高爾夫團體班
二、王建智高爾夫科學知識。
前言領先全球知識(英文版)打直球力學擊遠球體能穩定擊球心理
三、DUMA BEAR GOLF小朋友專區
四、高爾夫選手動作講評
五、高爾夫運動傷害分析
六、高爾夫球場資訊服務
七、高爾夫球桿選購指南。
八、高爾夫巡迴賽事評論
九、高爾夫科技徵求投資

如果您需要當面服務,敬請與王建智0982-834-05 (ID: tonywanggolf)互通Line 與 WeChat.或到全省各大書局,購得本人出版書籍(書名:半揮桿八週  鐵桿木桿打直球)。

DUMA BEAR GOLF小朋友專區(目錄欄)



DUMA BEAR GOLF小朋友專區
我所欣賞的好廠商DUMA GOLF
作者  王建智
----------------------
在我的運動科學的認知內容,事實上台灣要不斷出現國際高爾夫名將,那是要從幼稚班的學齡開始介入。如果不往下紮根,則將很難使台灣的許多曾雅妮出現,而只能觀望與羨慕韓國選手大批的光耀球壇。
    在許多廠商之中,王老師非常欣賞DUMA BEAR GOLF所做的努力,因此決定大力配合此公司的發展。除了在本區的文章裡公布DUMA GOLF的全省公開活動之外,也舖上小朋友高爾夫的練習法。歡迎陸續瀏覽所上傳的文章!



練習名稱
上傳
如何讓小朋友輕易熟習標準站姿與握姿

棒球投打遊戲與高爾夫重心轉移的練習

棒球投打遊戲與高爾夫重心轉移擊球的揮桿順序練習

如何讓小朋友理解雙臂放鬆擊球的練習

家長如何輔導整體練習擊球過程的學打順序

飛鏢遊戲與擊球視線專注的練習

魔術接盤接球遊戲與上桿右肘向內的練習

老師與家長共同培養小朋友專注、耐心、主動、守規矩的生活習慣。

小朋友參加比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