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章的練習是以揮桿順序與其節奏為主體,然後漸次加入先前各項體操內容,來精細學習「可以打鐵桿也同時可以打木桿」的半揮桿(或稱未歐桿的五分之四揮桿)動作。然而!請你在本章的擊球練習時,務必重複練先前章節的揮桿體操與最後第六章的高爾夫靜態伸展。
第一節、短鐵桿半揮擊球之揮桿順序與節奏
|
|
一、平順的鐘擺擺動。
|
|
二、放鬆雙臂擺動。
|
|
三、滴→答碰。
|
|
四、屈腕推開→站左腳碰。
|
|
五、翹右臀→站左腳碰。
|
|
第二節、中鐵桿之向下拖曳
|
|
一、桿身向下托曳。
|
|
二、桿頭重量撞擊。
|
|
三、上下桿路線練習。
|
|
四、擋左臉頰。
|
|
五、擋左肘。
|
|
六、方正面撞擊。
|
|
第三節、小雞腿腿半揮之精確撞擊和有力
|
|
一、盯球想圓心擊球。
|
|
二、閉眼想圓心擊球。
|
|
二、發動腿腰力量。
|
|
第四節、一號木桿半揮桿之揮稈平面檢示
|
|
一、上桿期的檢示。
|
|
二、下桿期的檢示。
|
一、平順的鐘擺擊球。
請你先進行前章節的揮桿體操之後,拿起劈桿來進行半揮桿擊球七十碼的練習。首先讓我們練習在揮桿順序(與其節奏)擊球的過程中體會出放鬆上身的臂腕擊球的內容。然後! 依此為基礎陸續加入圓心少移與手臂的正確動作。
平順的鐘擺擊球乃指球桿頭的兩側擺動必須像時鐘的鐘槌是來與回等速的情形。請特別體會出球桿頭在下擺撞擊的過程中與上擺的速度相同,且勿用右肩與右腕的力量去加速桿頭撞擊球。
請你現在用劈桿擊球七十碼。首先讓我們練習在揮桿順序(與其節奏)擊球,下桿期的球桿頭在半空中的同時右膝在體中央是關鍵動作。另外是腳帶手下桿時,右肩、臂與腕必須非常鬆弛,亦即球桿頭以等速擺回的感覺來促成此重要的揮桿動作經驗。
且勿打成”右腳→碰(手快速下桿撞擊球)→左腳”的錯誤順序喔! 如果你下桿期用肩與臂力則等於使用軟桿會過分彎曲喔!。
二、放鬆雙臂擺動。
如果你在練習”滴→答碰” (右腳→左腳碰)”的時候仍會將球桿頭快速擺回的情形,該如何改善!
資深巡迴賽的選手在下桿期的右肩是7~9%的力量,而此體操的肩部鬆弛程度就是7~9%。當你如圖所示,將雙臂高舉之後以其本身的重量自然下墜,充分感覺雙肩是很鬆弛的,以及手掌自由拍擊在大腿上時的手腕是無力的。你要充分感覺出雙臂本身的重量而感覺雙臂自由落體,你越放心的讓它們自由落體,其本身的重量感越明顯,在毫無肩與腕的肌力之下,手掌拍擊大腿的聲音越大。記住! 當你再拿起球桿練習” 滴~答碰”的時候,類比出下稈期的右肩與腕的鬆弛標準就是如此。
現在我們再複習一下先前章節的揮桿順序體操,然後將雙臂放鬆下墜的練習連結於”滴~答碰”的揮桿順序的節奏練習,並記住你在下期的右肩與腕的鬆弛標準就是如此。
邊進行本徒手體操,也同時進行劈桿半揮擊球練習。充份的讓你體會下桿期腳動作帶引手動作擊球的內容。請千萬記住! 下桿期是以伸左膝與扭左腰的腿腰力發動,而右肩與腕要完全鬆弛來讓腳動作帶引手下桿。
三、滴→答碰。
高爾夫的揮桿屬於雙腳重心轉移的而圓心少移動活動,根據作者於2001年的揮桿測試驗結果,優秀選手的二十次以上揮桿有其恆定順序與節奏。此報將兩腳底所承受最大的重力與撞擊,在動作時間軸上分析而領先各國,原因在於各國的報告並沒有將撞擊的時間點加入分析,而不能產生對於實用教學上的學打參考與練習。現在簡單的運用於學打內容,即如圖所示的”滴→答碰”。
或稱”右腳→左腳碰”,也就是”最大重量於右腳→最大重在左腳,緊接著是撞擊”。請特別注意! 因為東方人的腿短於西方人,所以最大重量在左腳時乃是右膝超過或在雙腳中央的動作。以上內容在您公開教學時必需當場說明來自本出處,以免觸法。
請你現在使用劈桿進行此練,練習的注意力在於雙腳的動作與眼線的不移動,請勿將注意力放在雙手臂。雙手臂的動作緊需維持前頁所學的擺動平順與放鬆擺動的狀況即可。
緊接著,請你再回復到先前的正常站幅來擊球練習。這樣的練習能讓你養成如下的動作優勢:
(1)擋住右肩而讓膝部與髖提早於現肩轉而先轉出。(2)使右肩在下桿的第一時間先向下而不是前轉出,若它先向前轉出則會導致球桿頭由內側下桿弧線之前面下桿。
四、屈腕推開→站左腳碰。
從現在開始請你使用九號鐵桿,來進行上桿期的正確手臂形狀的練習,但是它被建立在先前的揮桿順序(與其節奏) 以及維持手臂放鬆(平順擺動)的情形下練習。
每次在揮桿擊球之前,先做此桿頭重量引導屈腕的活動。讓握把停留原處而讓球桿頭丟向右側(1),使桿身水平於地平線並平行於目標線(2),檢察左肘直、右肘向體中貼、左腕平直、右腕右彎使右腕關節中心向左貼左腕的情形(3)。屈腕時的球桿頭是往上丟的(4),此過程因有身體的旋轉而將之轉成斜線的揮桿平面(5)。
然後,我們再將上桿屈腕的活動加入先前的”滴~答碰”來擊球練習,所以現在是”屈腕同時推開手與腰的距離(重量在右腳)→左腳碰”。亦即,它還是原始定義的”右腳(滴)~左腳(答)碰”的相同揮桿順序與其節奏之下來練習,但過程中加入了上桿的屈腕與髖轉動作的正確習慣。
手與髖的推開是一舉兩得的功效,它使手至胸的距離維持以及身體旋轉順利。另請注意,推開之後讓你盯球的視線剛好通過左肩外緣。下桿期能維持先前的練習特色不要改變。如果你的下桿期腳動作還不夠標準,或者眼線無法固定內容,請穿插相關的動作體操進行擊球練習。
五、翹右臀→站左腳碰。
先前身體右旋的體操現在可以加入練習了。左膝向前而收起的右小腹是要讓右髖向脊柱後方繞轉,我簡稱之為左膝向前而右髖向後,在此我再簡化稱之為「翹右臀」。事實上在前頁的手右髖相互推開的練習,已經有讓你的右髖向後的習慣了,但在此頁練習時請你做的更標準如下:
(1)上桿期的手與髖相互推開時,身體重量必需在右腳的內側。
(2)上桿期的手與髖相互推開時,身體重量必需翹右臀與扭臀。
(3)上桿期的手與髖相互推開時,左肩在下巴下而盯球的眼線通過左肩外緣。
(4)以上用空揮桿練習,然後在擊球練習時專注於揮桿順序與其節奏。一旦以揮桿順序與節奏擊球時,感覺上桿動作有不精細的地方則再行空揮。
一、桿身向下拖曳。
下桿期左腳的動作力量引導雙臂(尤其是右臂)下桿,所以上身肩、臂腕必需鬆弛而讓左腳帶引。高爾夫全身肌電研究的科學家(Jobe,F.W.等人1968),發現優秀選手在下桿期的右肩僅有8-9%的力量。另外,在右手的握壓極弱(Budney, D. 1979),直到撞擊的瞬間才產生明顯壓力而又瞬間削弱。
作者認為此瞬間明顯而又瞬間削弱的右手壓力,是桿頭重量於最後回饋給右手的壓力,而不是右手腕在擊球剎那用力的意思。
Budney, D. (1979). Measuring grip pressure during the golf swing, Research Quarterly, 50(2), 272-277.
現在請你將加重物套於七號鐵桿的桿身中央處,進行揮桿順序與節奏的空揮之後擊球。
在下桿期擋左臉頰與下肢重心轉移(伸左膝、右膝與左腰扭轉)的過程中,雙肩、臂與腕必需完全鬆弛。加重物代表整支球桿的重量,你必需讓它直落而不是往身體前方揮出去。即使你將之想成球桿頭也是一樣讓它往下直落,因為它向下直落,所以被扭轉的下肢轉成斜面(揮桿平面)。簡而言之,放鬆手臂而不需要在球桿打擊面撞擊球 的瞬間「不能主動伸右臂與用腕力」。「不能主動伸右臂與用腕力」,能使打擊面在撞擊與延伸一小段的區段,維持當初瞄球時的雙手臂的肘與腕夾角。以上的說明內容,請你進行揮桿順序與節奏的空揮時充份體會,然後與擊球時交互練習。
二、桿頭重量撞擊。
動作成熟的選手,大皆練就出「桿頭重量撞擊球」,而不是腕力擊球的成熟經驗。「桿頭重量撞擊球」的動作有許許多多的好處匯集一起。你如果想在初學期間就能快速練就出此經驗,必需在練習揮桿順序與其節奏擊球的過程,掌握三個重要細節如下:(一)右肘與腕的正確形狀擊球。
平時就需常做肘向內而掌外旋的靜態伸展體操,使此動作的範加大。
(二)維持圓心高度擊球。
下桿期若圓心下降的情形擊球,則擊球不準而無法讓球桿頭重量撞擊球。
(三)右腕極盡放鬆。
我們準備以很柔的臂與腕形狀來讓球桿頭重量撞擊球。當你以七號鐵桿練習揮桿順序與其節奏來擊球時,必需將下桿時的注意力放在擋左兩頰,以及伸膝、左髖與右膝扭轉,而手臂是在「放鬆與忽視的情形下」下桿。
你可以在正確的站姿高度下,以下巴來取代。在練習揮桿順序與其節奏擊球時,不要讓下巴下降。此外,維持瞄球時的手臂夾角擊到球。相反的!下巴下降以及右手臂用力且提早在撞擊前打直,都會造成提早挖土的情形。以上的練習口訣是「維持下巴高度、站左腳、維持右臂與桿身夾角的撞擊」。
三、上下桿路線練習。
請使用五到七號鐵桿練習上與下桿的路線。利用水管的後端被桿袋裡的桿頭勾住,而前端朝向目標降低。
讓桿頭的打擊面中心點沿著水管下端托長上桿,而下桿期擋左臉頰、重心轉移左腳的時後,雙肩、臂與腕必需如先前各節練習的放鬆情形,才能產生內側既定的弧線下桿撞擊球。請特別注意!「直到撞擊剎那的打擊面中心點才會回到水管正下方」。下桿撞擊之前,打擊面中心點不能在水管正下方或前面。
四、擋左臉頰。
選手在下桿到送桿期間,圓心反向於目標約六公分,這樣的情形主要有以下的重要動作意義。
(一)讓右肩先向下而不要早於下肢提早向前轉,以免外側下桿使球右旋。
(二)讓撞擊之後的球桿頭重量持續釋出,避免被右肩向前的速度給抵消。
(三)讓球桿頭重量送遠之後,才讓送遠的球桿頭重量引導你的頭慢慢抬起。
請你在練習之前,先做頸轉的動作體操與靜態伸展操。請球友在你的前面或後面,持桿擋住你的左臉頰的情形下讓你進行擊球。
當你在練習揮桿順序與其節奏的過程中,此下桿期的檔左臉頰動作加入之後,你可以順應成「右腳→(檔臉頰挺胸)左腳碰」,或者「右腳→(看腳後跟)左腳碰」。
五、擋左肘。
在你練習揮桿順序與其節奏擊球的過程,又加入了擋左手肘。擋左手肘的目的是讓撞擊剎那不要收左手肘,這樣才能確保打擊面與胸線維持九十度的方正面。如上圖所示,打擊面與胸線呈現九十度,稱為方正面(王氏定義之方正面)。
請球友站在你的前方,他持桿擋住你的左肘,讓你進行揮桿順序與其節奏擊球。
六、方正面撞擊。
作者的「王氏方正面定義」在前章節已說明,在此我們將之實用於練習內容。打擊面方正是建立在中式握姿,也建立於它與胸線呈成九十度(除下桿與收桿期外)。
請你將網球拍的縱面貼齊於打擊面前沿的刀線,此刀線與你的胸線呈九十度,網球拍面代表此刀口。如此你可以很清楚的瞭解,你在撞擊剎那若不是與瞄球時的雙臂形狀相同,就不是方正面撞擊。作者給此正確的手臂形狀套句口訣「右貼、左平壓」,亦即「右肘貼身、左手背要平且對向目標、左手腕根部輕下壓握把(如上面紅線圖示」。
由撞擊到送桿中期,你的右肘尚貼身而右腕仍為未直(如隔頁1,2,3),這是指由撞擊到送桿半途必需維持「右貼、左平壓」。 (註! 此網球拍是小朋友的玩具網球拍,很輕!)
請你將鐵桿與網球拍一起握,進行我們先前教過的上桿期「屈腕與推開(重量在右腳)」,以及下桿期的「擋左臉夾(看右腳後跟)→站左腳碰」。
在此過程中,上桿期為方正面、下桿期為開放面,撞擊到送桿期為方正面,收桿期為封閉面。就本書的編排練習內容而言,你至此已練習了整體的手臂動作(未含收桿),而你也認識了,手臂動作、揮桿順序與圓心少移,此三大動作與揮桿平面的關係。三項動作(因)都正確,才能揮擊出正確的揮桿平面與方正面撞擊球(果)。
~~~ (續第三與四節)
0 意見:
張貼留言